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地交互。
设计模式-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优点:
- 将每个语法规则表示成一个类,方便实现语言。
- 因为语法由许多类表示,可以轻易改变或拓展此语言。
- 通过在类结构中加入新的方法,可以在解释的同时增加新的行为,例如复杂的程序验证等。
缺点:
- 当语法规则的数目太大时,这个模式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
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将命令封装成对象,具有以下作用:
- 使用不同的命令来参数化客户需求
- 将命令放入队列中进行排队
- 将命令的操作记录到日志中
- 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命令模式实现了行为请求者和行为实现者的解耦。
应用场景:
- 餐厅:服务员(行为请求者)、厨师(行为实现者)
- 遥控器(行为请求者)、被遥控机器(行为实现者)
- 开关(行为请求者)、电灯(行为实现者)
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发送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好处是:接收者和发送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信息,且链中的对象自己也不知道链的结构。结果是它们仅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而不需保持它所有的候选接收者的引用。
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造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建造者模式是在当创建复杂对象的算法应该独立于该对象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装配方式时适用的模式。建造者模式的好处是使得构造复杂对象的建造代码和表示代码分离,隐藏了产品是如何组装的,若需要改变一个产品的内部表示,只需要再定义一个具体的建造者。
设计模式-抽象工厂
设计模式-工厂方法
设计模式-简单工厂
在创建对象时不向客户暴露内部细节,并提供一个创建对象的通用接口。
简单工厂把实例化操作单独放到一个类中,这个类就是简单工厂类,让简单工厂类来决定应该实例化哪个具体子类。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把客户端和具体子类的实现解耦,客户端不再需要知道有哪些子类以及应当实例化哪个子类。